中文
|
英文
|
解釋
|
|
|
|
毒素 |
Toxin |
有毒化學物質因大量流布、環境蓄積、生物濃縮、生物轉化或化學反應等方式,致污染環境或危害生物健康者。 |
|
毒性成分 |
Toxin composition |
即有毒物質中,其致毒成分的種類或含量。
|
|
微量元素 |
Trace element |
植物生長過程中,需求量較少的必需元素,如鐵、錳、銅、鋅、鉬、硼、氯等,它們為水草生 長所必需,其最重要的功能,係在作為酵素 之輔成基,或在酵素中成為金屬致活劑,並能協助形成酵素和維生素。 |
|
透明度 |
Transparency |
又稱透視度,指水族缸中的水體可以透視的程度,可用目測或光學方法測定。
|
|
蒸散作用 |
Transpiration |
植物體內的水分,以水蒸氣的狀態向外界發散的現象,叫做蒸散作用。大部分的水,經由葉的氣孔蒸散。水草的水中草沒有蒸散作用,只有水上草才有。 |
|
移植衝擊 |
Transplant shock |
水草移植後,暫時中斷其正常吸收養分及生長速率。
|
|
移植 |
Transplantation |
水草在種植成活後,又加以重新種植的作業。 |
|
橫走葉脈 |
Transverse veined |
形容水草葉脈自主脈向兩側發出的平行脈。
|
|
滴流盒 |
Trickle box |
為使用「滴流式過濾器」之配備外殼,內部可自行分層,放置不同的濾材。 |
|
滴流式過濾器 |
Trickle filter |
為上部式過濾器的一種改良方裝置,其濾水呈「滴流狀」經過生物濾材,所以能充分處理水中的有機污染及氨污染。主體結構分為多層,最上層為濾棉,以下每一層則塞滿生物性濾材。主要利用馬達將水抽到上層,再讓水由最上層分階段滴流到每一層,第一層先過濾較大的污物及雜質,第二層分解水中有機物,第三層再處理氨等無機物。若滴流路徑愈長,濾材數量愈多,效果則會愈好。主要缺點為容易造成溶於水中之二氧化碳散失,以及擺設位置既佔空間又較不美觀,價格也不便宜。
|
|
總三鹵甲烷 |
Trihalomethanes |
指水中之氯仿、溴化二氯甲烷、二溴化氯甲烷、溴仿等四種三鹵甲烷之總和。 |
|
食物位階 |
Trophic level |
指處於食物鏈某一環節上的所有生物種之總和。
|
|
熱帶 |
Tropical zone |
大致在地球南北緯30°之間的地帶,全年皆夏季,只有雨季及非雨季之分,年平均溫度約26℃。 |
|
向性 |
Tropism |
水草的莖因應外界刺激,如光照、接觸或重力等而產生有方向性的生長。若朝向刺激來源的生長方向稱為正向性,若背對著刺激來源生長則稱為負向性。
|
|
真色色度 |
True color |
表示水中之濁度,如懸浮微粒已被去除,而顯現出來的顏色。 |
|
塊莖 |
Tuber |
由於地下莖蓄積很多養分而膨大成塊狀,為貯藏養分的部位.塊莖上具有芽眼,可發育為地上莖或根莖,例如網草、大浪草之塊莖。與塊根不同的是,塊莖通常有明顯的節,這是植物的莖才有的現象,由此可判別塊根與塊莖的差別。
|
|
筒狀花萼 |
Tubular calyx |
花冠筒呈長圓筒狀。 |
|
濁度 |
Turbidity |
指水混濁程度的數值,表示對光的反射及吸收的性質,其來源為粘土、砂土、淤泥、無機及有機微粒、浮游生物、細菌等。濁度影響外觀,光的滲透進而影響水草的光合作用,魚類的呼吸作用受阻。窒息而死亡,且其生長與繁殖也將受到影響,並且能干擾消毒作用。
|
|
最終需氧量 |
Ultimate oxygen demand |
指微生物完全氧化廢水中之可分解有機物為二氧化碳及硝酸鹽所需耗用之氧量,通常需由統計方法推算求得,單位為毫克/公升(mg/L),簡稱UOD。 |
|
紫外線 |
Ultraviolet |
UV,是陽光裡的其中一種不可光見,其波長約100-400nm,比可見光中的紫光波長更短,能量更高,有殺菌作用,並可能傷害其他生物。通常分三種,即真空紫外線(波長約100-200nm),遠紫外線(波長約200-300nm),和近紫外線(波長約300-400nm)。遠遠紫外線又分為UV-A(320-390 nm)、UV-B(280-320 nm)和UV-C(200-280 nm),其中以UV-B對生物危害最大。
|
|
第一頁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最末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