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英文
|
解釋
|
|
|
|
硝化細菌 |
Nitrifing bacteria |
硝化細菌分兩類:亞硝酸菌,將氨氧化成亞硝酸根離子者;硝酸菌,將亞硝酸根離子氧化成硝酸根離子者。氨及亞硝酸根離子對水族均具有毒性,硝化細菌可將其氧化成無毒的硝酸根離子。 |
|
亞硝酸鹽 |
Nitrite |
含NO2-的化合物,屬無機物,為水草氮肥之一,有弱毒性,其缸內來源為硝化作用過程中,氨經亞硝酸菌氧化而得。
|
|
亞硝酸鹽中毒 |
Nitrite intoxication |
亞硝酸鹽具有毒性,但其毒性遠不如氨,但濃度超過0.3ppm時,仍有可能造成些微毒害,使魚隻抵抗力變差。另外,因亞硝酸菌作用較快,故欲使亞硝酸根濃度接近於零相當困難,所以一般儘量控制在0.1ppm以下即可,欲調控可以部分換水方式。 |
|
亞硝酸鹽氮 |
Nitrite nitrogen |
水中之氮以亞硝酸鹽形態存在者,為毒性物質之一,但僅對魚有害,對水草無害,可供作水草養分。
|
|
硝酸菌 |
Nitrobacter |
屬硝化細菌的一種,能利用亞硝酸進行氧化產生硝酸,並從中獲取能量供其有機物合成用,因此又稱「亞硝酸氧化菌」。 |
|
氮 |
Nitrogen |
為植物體組成主要元素之一,主要用於胺基酸、蛋白質、酵素、葉綠素、核酸、荷爾蒙等重要物質的合成。更詳細的說明請參閱【水草栽培】第八章:各種營養元素的功用
|
|
氮循環 |
Nitrogen cycle |
氮循環是指氮氣、無機氮化合物和有機氮化合物在自然界相互移動與轉化的過程。例如,無機態的氮為生物吸收利用,成為有機態,待生物死亡分解後,又將氮素以無機態形式釋出,如此反覆進行。 |
|
缺氮症 |
Nitrogen deficiency |
水草缺乏氮肥所產生的症狀。一般缺氮的初期症狀可由成熟葉片的黃化或白化看出,因為當新葉生長時,會需要較多的氮,在氮不足的情況下,便會由舊葉輸送氮到新葉,使得舊葉沒有足夠的氮來製造葉綠素,而褪色黃化或白化。
|
|
氮肥 |
Nitrogen fertilizer |
植物很少能直接利用氣態的氮,水草吸收氮肥通常是以硝酸根(NO3-)或銨(NH4+)的形式。倘若卻少氮肥,後果將相當嚴重。譬如因缺乏氮,而導致無法製造足夠的葉綠素,使得光合作用效率低,無法製造足夠的碳水化合物來提供能量,而水草也會產生黃化症。 |
|
固氮作用 |
Nitrogen fixation |
將大氣中游離態的氮氣同化成為氮化合物的過程。水草不具固氮作用,但是某些藍綠藻具有固氮作用,故能在沒有氮肥來源的情況下,仍然能正常生長。
|
|
氮肥生產 |
Nitrogen production |
若缸內有飼養魚類,便可自產氨及銨,經硝化作用即可產生亞硝酸及硝酸,這些都屬氮肥。除非是新缸或水草密度過高,不然一般靠基肥及水中自產的氮肥便已足夠,不需額外添加。且吸收過多的氮肥將會阻礙水草對鎂、鈣、銅及硼的吸收,過多的氮肥若為藻類利用,便會造成藻類孳生。 |
|
亞硝酸菌 |
Nitrosomonas |
屬硝化細菌的一種,能利用氨進行氧化產生亞硝酸,並從中獲取能量供其合成用,因此又稱「氨氧化菌」。
|
|
莖節培養 |
Nodal culture |
有莖水草以包含一側芽及連接莖組織之節間段為培植體之培養。 |
|
莖節 |
Node |
簡稱節,莖上固定的地方會長出葉、葉腋處可長出芽、葉與芽出生的地方叫做節。
|
|
未受污染 |
Non-polluted water |
指水草缸的水質不因養魚而受到污染,以測定水質之硝酸鹽及磷酸鹽各為0ppm稱之。 |
|
非自來水 |
Non-tap water |
指自來水以外的其他飲用水,包括簡易自來水、供飲用之井水及泉水等地下水;江、河、湖、沼等地面水,但不包括飲用水設備供應之水及包裝水。
|
|
營養鹽 |
Nutrient |
水草由外界攝取之適當礦物質稱為營養素,此類營養素包括各種營養元素的鹽類,故稱為營養鹽。 |
|
營養鹽組成 |
Nutrient composition |
乃組成水草肥料中各營養鹽的配方比例。
|
|
養分吸收率 |
Nutrient efficiency |
施於水族缸中的養分,被水草吸收的比例。 |
|
營養元素 |
Nutrient element |
一般所稱之營養元素,即為完成水草之成長發育,繼續生活,保持健康狀態,甚至進行繁衍時,需要由生長環境中吸收之各種必要的物質。在各種不同水草體內可以被檢測出來的無機元素,可能有幾十種之多,但是真正屬於必要元素者,也只不過16種而已。
|
|
第一頁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最末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