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英文
|
解釋
|
|
|
|
綜合防治 |
Integrated control |
使用二種或二種以上的除藻方法來防治藻類的處理方式。 |
|
統一 |
Integration |
指整個水草景觀的各組成部分,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或一致性的視覺效果。由於相似性的程度不同,引起統一感的強弱也不同,十分相似的組成單元,能產生整期、莊嚴、肅穆的感覺,但過分一致又覺得呆板、沉悶與單調。
|
|
屬間雜交 |
Inter-generic crossing |
同科不同屬的水草個體之間的交配過程。 |
|
種間競爭 |
Inter-species competition |
不同種類的水草個體之間,為了相同的生存資源(如共同的空間、養分等)而進行的生存競爭。一般而言,兩種水草的生存資源越相似,它們的生態需求就重疊得越多,彼此之間的競爭越激烈、也越難長期穩定地共存。
|
|
種間雜交 |
Inter-species crossing |
同屬不同種的水草個體之間的交配過程。 |
|
干擾 |
Interference |
使某一作用或反應無法正常運作或進行的擾亂過程。
|
|
中景草 |
Intermedium plant |
高度適中,不至於擋住後方的景觀的草種皆可做為中景草,或是可利用修剪的方式降低較高水草的高度做中景草。此一部分亦是水草造景時的重要區段,對水草缸的美觀影響很大。此類常見草種如:紅蝴蝶、網草等。 |
|
節間 |
Internode |
葉與芽出生的地方叫做節,兩節之間的莖叫做節間。
|
|
潮間帶 |
Intertidal zone |
笠螺來自潮間帶。所謂潮間帶,指漲潮時,海水所能到達最內陸時的潮線(高潮線),到退潮時,海水離陸地最遠時的潮線(低潮線),兩線間的區域稱為潮間帶。潮間帶的生物不但要能抵抗波浪的衝擊,還要能適應瞬息萬變的溫度、鹽度、乾旱、季風等環境因子。 |
|
中毒 |
Intoxication |
指生物(如水草或魚)受到有毒物質的作用所引起之毒害反應。
|
|
種內競爭 |
Intra-species competition |
同種類水草個體之間為相同的生存資源,(如共同的空間、養分等)而進行的生存競爭。在沒有其他因素的干擾下,種內競爭的結果往往是部份的個體獲得勝利而生長良好;其他個體則競爭失敗,導致生長不良。 |
|
種內雜交 |
Intra-species crossing |
同一種的水草個體間相互交配的過程。
|
|
引進種 |
Introduced species |
指水草在本地並沒有生產,而是從外地引進來栽培的。 |
|
反平方定律 |
Inverse-square law |
照度與距離平方成反比,而與光度成正比之定律。
|
|
不可見光 |
Invisible light |
可見光的相對名詞,波長在380到760 nm以外的電磁輻射稱為不可見光。波長小於380nm的電磁波最為一般人瞭解的是紫外線,其他還有x射線、r射線、宇宙線;大於760nm的電磁輻射則有紅外線及無線電波等。 |
|
總苞 |
Involucre bract |
整個花序外側包覆的葉狀構造。
|
|
離子 |
Ion |
一種帶電狀態的原子或原子團,由原子或分子失去或得到電子而形成。得到電子者,形成陰離子;失去電子者,形成陽離子。 |
|
離子交換 |
Ion exchange |
指離子交換劑在水溶液中,與離子進行交換的反應。在特殊的情況下,交換的方向會逆轉。
|
|
離子交換樹脂 |
Ion exchange resin |
屬「化學性濾材」,由樹脂母體結構結合一個或以上的化學活性基而成,外觀通常魚卵狀,有不同的色澤,具有離子交換之能力,可分為兩類,一類為含有酸性基之陽離子交換樹脂,如:磺酸基(─SO3H)、羧基(─COOH);一類為含有鹼性基之陰離子交換樹脂,如:胺基(─NH2)。一般水族缸都是使用前者,主要做為降低水質硬度用。具失效再生,因此可多次重複利用。 |
|
鐵 |
Iron |
水草微量元素之一,鐵主要係以二價的亞鐵離子(Fe2+)形態被水草吸收,鐵非構成葉綠素之成分,但其形成必需有鐵的存在。鐵亦具有使葉綠體蛋白形成與安定之功能,以及促進呼吸和光合作用之進行等。更詳細的說明請參閱【水草栽培】第八章:各種營養元素的功用
|
|
第一頁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最末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