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英文
|
解釋
|
|
|
|
葉片透明化 |
Leaf clearing |
水草葉片被真菌入親之後,感染部位比健康部位呈現顏色較淡,或完全透明的症狀。 |
|
浮萍 |
Lemna minor |
一種浮水性水生植物,浮萍科,草本植物。葉狀體寬卵形,橢圓形,長2-5毫米,寬2-4毫米,下面有根1條。池塘、湖泊、稻田常見。
|
|
皮孔 |
Lenticle |
水草表皮層上的孔隙,氧氣及二氧化碳可經由此孔隙進出葉片組織。 |
|
立鱗病 |
Lepidorthosis |
又叫豎鱗病、鱗立病、松球病、松鱗病,該病是魚體受傷後被細菌感染,引起鱗囊內積聚液體導致鱗片豎立的一種疾病。
|
|
半致死濃度 |
Lethal concentration |
動物實驗中施用之化學物質,能使50﹪實驗動物族群發生死亡時,所需要之濃度,以LC50表示。通常對水體生物毒理研究及生物呼吸道吸入毒理研究以半數致死濃度替代半數致死劑量。 |
|
致死量 |
Lethal dose |
對生物有毒害反應的藥物或其他化學物質,其存在濃度足夠引起生物死亡的劑量,可用以表示對生物的損害強度。
|
|
致死效應 |
Lethal effect |
生物體因攝入毒性物質或其他化學藥劑(不論經由何種途徑),產生死亡的效應。 |
|
致死因子 |
Lethal factor |
導致生物體死亡的原因。
|
|
生命周期 |
Life cycle |
指水草生長在自然界,從種子發芽、生長、開花、結果,最後死亡等,所經歷的時間,通常為1或2年。 |
|
生活史 |
Life history |
指水草生長在自然界,從種子發芽、生長、開花、結果,最後死亡等,所經歷的各種發育歷程。
|
|
光 |
Light |
可以激發視網膜產生視覺能力之輻射能,約在380-760 nm之間,只佔已知之電磁輻射光譜中之非常微小之部份。太陽光譜中的可見光是一種複色光,由紅、橙、黃、綠、藍、靛、紫等七種單色光組成。 |
|
光吸收 |
Light attraction |
指光照射一物質,經過反射或透射之作用後,被該物質吸收的程度。
|
|
光觸媒 |
Light catalyzer |
成分為奈米化的二氧化鈦(TiO2),水族缸多以水溶液的形式使用,具有殺菌、淨水、脫色等功能。其原理為二氧化鈦吸收387.5nm以下波長之紫外線後,將表面接觸的氧氣及水經氧化還原反應,產生氧化力更強於臭氧之自由基,如:氫氧自由基(.OH-)。有機物、無機物及細菌與自由基接觸後,則會因自由基極強的氧化力而氧化分解,對於藻類孢子也有一定的消滅作用。 |
|
光色 |
Light color |
指光的顏色,即使光色相同,燈種間也可能因為其發出光線光譜組成不同而有很大的演色性表現差異。主要可分成三大類:(1)暖色 :色溫< 3300K;(2)中間色:色溫=3300 - 5000K;晝光色:色溫>5000K。
|
|
光補償點 |
Light compensation point |
當水草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或放出的氧量,與呼吸作用釋放的二氧化碳或消耗的氧量,兩者達到動態平衡時的光強度。水草要能存活,其光度必須高於光補償點才行。 |
|
光效應 |
Light effect |
由於光的照射作用所引起之光化學反應,有分解及合成兩種不同的光化學反應。
|
|
光照強度 |
Light intensity |
簡稱照度,即被光源照射的物體,其每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光通量數稱為照度,單位是勒克斯(Lux)。 |
|
光質 |
Light quality |
因光有不同的波長組成,而產生不同的光化學反應或照明效果,稱為光質。例如,植物啟動光合作用的色素主要是葉綠素,但他們對於光線並非照單全收的吸收,而是有特定的吸收波段,這些波段主要集中在紅色及藍色波段。所以在選擇燈具時,盡量選擇紅色及藍色所佔比例較高的光質。
|
|
光飽和點 |
Light saturation point |
在一定的二氧化碳濃度之下,水草光合速率達最大時之光強度。水族缸達光飽和點後,即使再提高光強度亦無法增加水草的光合速率。 |
|
光源 |
Light source |
栽培水草所需的光能來源。栽培水草所需求的光源不一定非太陽光不可,任何發光體,只要它的光質符合水草進行光合作用之需要,都可被利用,因此光源的種類可以有很多不同的選擇,例如,白熾燈、螢光燈、水銀燈、金屬鹵素燈等等。
|
|
第一頁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最末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