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英文
|
解釋
|
|
|
|
永久硬水 |
Permanent hardnes water |
所謂永久硬水,是指含有硫酸鹽、氯化物、硝酸鹽(例如,硫酸錳、硝酸鎂、氯化鈣…等)的水。因其中的金屬離子,不因加熱而析出,故稱為永久硬水。 |
|
滲透作用 |
Permeation |
通過細胞膜的擴散現象;即是水從水分子濃度高的區域自由通過細胞膜到達水分子低濃度區域。
|
|
花瓣 |
Petal |
一種變態葉,位於萼片內側,液胞內常含花青素而呈各種鮮豔的顏色,偶爾帶有香味。 |
|
葉柄 |
Petiole |
葉身藉以附著在莖上的構造,即其可支持葉身及具有輸導作用。
|
|
pH筆 |
pH meter |
將筆端電極浸入水中後,可立即顯示pH值,相當方便。但若疏於保養,使用後未以保養液浸泡電極的話,電極很快就會鈍化,造成測量誤差。具有防水及不防水兩種類型。使用前應該要作校正手續。 |
|
pH監控器 |
pH monitor |
一種可監控水草缸pH值的裝置,該裝置通常附設有二氧化碳補償系統,能在pH值高於設定值時,自動補充二氧化碳使pH值降低,因此對穩定pH值很有幫助。
|
|
酸鹼值(pH值) |
pH value |
係水中氫離子濃度之數值(pH=–Log10[H+]),溶液氫離子濃度之一數值,以氫離子濃度倒數之對數(以10為底)值表示。在pH指標上(0-14),25℃時,pH為7是中性,在7以下其值越低,則酸性愈強,在7以上其值越高,則鹼性愈強。 |
|
酸鹼值影響 |
pH value effect |
pH對於KH、氨/銨間組成比、硝化系統、微量或巨量元素沉澱形成,及水中重金屬毒性等皆有影響。另外,各種水草及水生動物皆有其適應之酸鹼範圍,超出範圍可能導致疾病或死亡。一般水草適應範圍多在弱酸性。而使用某些藥劑或器材,如:軟水樹脂、珊瑚沙等,也會影響pH值的變動,需多加注意。
|
|
酚類化合物 |
Phenolic compound |
指羥基直接連接在苯環上的一類化合物,某些水草能分泌酚類化合物至水中,具有殺菌的作用,但會抑制其他水草的生長作用及光合作用。 |
|
磷酸鹽 |
Phosphate |
PO43-,屬無機物,為水草磷肥主要來源,無毒,其缸內來源為魚類排泄物、殘餌及魚屍,屬蛋白質分解後之產物。因同時亦為藻類磷肥之來源,故需多加以控制,其濃度應控制在0.5ppm以下,以防藻類孳生。與「優養化」有著密切關係,因此也被視為水質污染之重要指標之一。
|
|
磷肥 |
Phosphate fertilizer |
含磷的肥料,根據所含磷酸鹽的溶解性,可分為水溶性磷肥及檸檬酸性磷肥兩種,前者肥效較快,後者較慢。 |
|
磷 |
Phosphorus |
水草的巨量元素之一。磷主要以磷酸二氫根離子(H2PO4-)或磷酸二氫根離子(HPO42-)形態被水草吸收。磷為構成核酸之重要成份,對細胞分裂、葉綠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合成、呼吸作用等均有密切關係。更詳細的說明請參閱【水草栽培】第八章:各種營養元素的功用
|
|
磷循環 |
Phosphorus cycle |
磷在生物圈中的循環過程不同於碳和氮,屬於典型的沉積型循環。生態系統中的磷的來源是磷酸鹽岩石和沉積物以及鳥糞層和動物化石。這些磷酸鹽礦床經過天然侵蝕或人工開採,磷酸鹽進入水體和土壤,供植物吸收利用,然後進入食物鏈。經短期循環後,這些磷的大部分隨水流失到海洋的沉積層中。因此,在生物圈内,磷的大部分只是單向流動,形不成循環。磷酸鹽資源也因而成為一種不能再生的資源。 |
|
缺磷症 |
Phosphorus deficiency |
磷為可移動元素(移動性中等),因此缺磷時,老葉中大部分之磷,會輸送到幼葉中。主要的缺磷症狀是老葉葉色變暗綠色,但幼葉的葉數少而小。
|
|
磷效應 |
Phosphorus effect |
磷的濃度低時,會促進水草對氮之吸收與利用;反之,磷的濃度高時,則水草對氮之吸收與利用減退,因此磷可以改變水草體內氮的平衡關係。 |
|
光催化 |
Photocatalysis |
在光源照射下利用特定波長光源的能量來產生催化的作用,使周圍之氧氣及水分子激發成極具活性的‧OH- 及‧O2-自由離子基,這些氧化力極強的自由基幾乎可分解所有對魚類或水環境有害的有機物質及部分無機物質。
|
|
光催化材料 |
Photocatalysis medium |
可用來作為光催化劑的化合物有TiO2、ZnO、Nb2O5、WO3、SnO2、ZrO2等氧化物及CdS、ZnS等硫化物,但其中二氧化鈦(Titanium Dioxide,TiO2)因為期具有強大的氧化還原能力,化學穩定度高及無毒的特性,而最常被使用來做為光催化劑或實驗的物質。 |
|
光催化反應機制 |
Photocatalysis process |
當波長在400nm以下之紫外線照射在超微粒TiO2時,在價電子帶(valence band,VB)的電子被紫外線之能量(3ev)所激發跳升到傳導帶(conduction band,CB),此時在價電子帶便會產生帶正電之正孔 (hole),而形成一組電子-電洞對(e-h pair)。二氧化鈦則利用所產生的電洞之氧化力及電子的還原力和表面接觸的H2O、O2發生作用,產生氧化力極強之自由基‧O-、‧O2-、‧O3-、‧O及‧OH-,而進行殺菌、除臭、分解有機物等作用。
|
|
光形態形成 |
Photomorphogenesis |
指光強度、光質、光照長短影響水草生長形態形成的現象或過程。 |
|
感光性 |
Photonasty |
水草的植物體或其部分,因光線所引起的展開運動特性。
|
|
第一頁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最末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