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英文
|
解釋
|
|
|
|
細菌 |
Bacteria |
屬原核性、單細胞,且構造簡單的微生物,以二分裂法生殖為主,通常可依其形狀分為桿菌、球菌、螺旋菌及弧菌等,它們又分為異營性細菌及自營性細菌兩大類。細菌大小 的單位是微米(μm)。像是桿菌長約0.5-10μm,寬約0.2-1.0μm;球菌的直徑 約為0.3-1.2μm;螺形菌的長約3-50μm。不僅不同種的細菌大小不同,即使由 同一個細菌增生出的細菌也會有不同的大小。 |
|
細菌分解作用 |
Bacterial decomposition |
指有機物的殘骸,因受到異營性細菌的分解,而轉變成較為簡單的有機或無機產物的作用。
|
|
細菌肥料 |
Bacterial manure |
如將有益細菌添加入水族缸中,對水草生長有直接或間接之助益,其可增加水草營養要素之供應、提高砂層中養分之有效性、增進根系之生長與養分之吸收等,均可稱之為細菌肥料。 |
|
殺菌的 |
Bactericidal |
形容藥劑對殺菌具有效果的性質。
|
|
殺菌作用 |
Bactericidal action |
指化學藥劑(如消毒殺菌劑)能導致細菌死亡的作用。 |
|
殺菌劑 |
Bactericide |
可令細菌致死的化學藥劑,可以是單一種類,或是混合物。
|
|
細菌葉綠素 |
Bacteriochlorophyll |
簡稱菌綠素,一種存在於光合細菌中的光合色素,到目前為止,已經從不同種類的光合細菌中,分析出菌綠素共有五種,分別稱為菌綠素a、b、c、d、e。各種菌綠素均具有一定的吸收光譜。 |
|
細菌性分解 |
Bacteriophagic lysis |
指有機物的分解作用,係源自細菌分解作用的結果。
|
|
爛鰭爛尾病 |
Bacterioses pinnarum |
一種細菌性寄生魚的鰭部所產生的症狀,除了爛鰭、爛尾或兩者兼具之外,在大多數的病例中亦有皮下淤血者。它的病原菌有多種,治療相當困難,但使用本所的爛尾鰭治療劑治療有效。 |
|
抑菌劑 |
Bacteriostaic agent |
能抑制細菌生長及繁殖,但並未造成細菌死亡的化學藥劑。
|
|
抑菌作用 |
Bacteriostatic action |
具有只能抑制細菌生長及繁殖,但並未造成細菌死亡的作用。 |
|
細菌的 |
Bacteritic |
形容與細菌有關的問題。
|
|
平衡 |
Balance |
水草造景基本技巧之一,指空間各部分的分量感經相互節約之下,所形成的穩定而靜止狀態的美感。有對稱平衡及不對稱平衡兩種表現技巧,例如水族缸的中心點兩邊等距離處的視覺形態完全相同或相似時,即形成對稱平衡;如果兩處的視覺形態並不相同,以及它們之間離中心點也不相等,但兩者之間仍保持著像「秤」的平衡關係,而非「天平」的平衡關係,即形成非對稱平衡。 |
|
均衡養分 |
balance of nutrient |
水草肥料不僅特別注意它的有效性,而且也非常重視養分之間的均衡性,所謂均衡性是指各種養分之間的存在比例,要符合水草實際上需要的特性,否則可能會發生養分之間的拮抗作用,影響水草對某些被拮抗養分的吸收。
|
|
安定器 |
Ballast |
指與放電燈一起使用之一種裝置,藉以獲得起動及運轉時所需電路之電流、電壓及波形等條件。 |
|
兌水 |
Barter water |
亦稱「對水」。買回來的魚不直接放入水族缸,而是先將水族缸內的水分次,一點一點的混入裝魚的塑膠袋水中,讓魚慢慢適應缸內水質後,再放入缸中的一種方法,如此可降低新魚死亡率。
|
|
基肥 |
Basic dressing |
又稱根肥。在水草栽種或移植之前,埋入砂層中的肥料,基肥的效用主要在供給水草生長長期的養分。鋪設時需注意,不可讓大量的基肥暴露在水中,以防養分大量溶出,除基肥因養分流失失效外,水中過多的養分也成了藻類最佳的營養來源。某些產品除可提供養分外,還具有調整酸鹼值的功能。 |
|
成鹼性肥料 |
Basic-forming fertilizer |
能使水質鹼性增加的肥料,通常是指陰離子(如硫酸鹽、硝酸鹽、磷酸鹽等)營養元素的肥料,在被水草吸收時,會減少水體中的氫離子。
|
|
燒杯,量杯 |
Beaker |
附有刻度,可做較精確計量的杯型容器,有玻璃製或塑膠製。 |
|
底棲性 |
Benthic habit |
魚類喜歡生活在水體底部的習性。
|
|
第一頁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最末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