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英文
|
解釋
|
|
|
|
設計 |
Design |
水草造景尚未進行佈局之前的規劃活動。 |
|
設計圖 |
Design chart |
在構思設計圖時,水草種類的選定,應選擇育成條件較接近者為佳,尤其是光的需求量、水的硬度最為重要;在其它搭配素材的選擇,如流木、石頭等..應注意其是否會影響水質,如含石灰質的石頭,會使水的硬度提高。而流木或多或少含有帶色物質,需泡水數日,使其吐色後,放入水草缸中較不會影響美觀。
|
|
害蟲 |
Destructive insect |
指魚或水草因寄生蟲的侵害所引起的病變。 |
|
有限花序 |
Determinate inflorescence |
花開放與發育的順序是由頂端向基部,或由中心向周圍開放的花序,花軸及花數不隨花序發育而拉長及增加。例如,單頂花序、聚繖花序、複聚繖花序、變形聚繖花序等。
|
|
解毒作用 |
Detoxication |
由於轉變、結合或分解等反應,使毒素失去活性或遭受破壞的作用。 |
|
發育 |
Development |
指水草植物體或其部分,發生生長及分化作用的一切變化過程,包括量的變化和質的變化。
|
|
發育期 |
Development period |
指水草在生長期間,其細胞、器官及植物個體發生的大小、形態、結構和功能上,有較為迅速的變化者,稱為發育期。此時期水草高度及體積快速增加。 |
|
發育階段 |
Developmental stage |
依據水草發育期所表現之特徵,加以細分成若干階段,以了解它們在不同階段的發育需求,稱為發育階段。
|
|
診斷 |
Diagnose |
從水草病害或生理異常所產生的症狀去判斷其肇因。 |
|
矽藻 |
Diatom |
矽藻在水草缸也是常見藻類之一,不過在水族缸鮮少有大規模矽藻出現,通常只是局部生長在水草向光的葉片、見光的砂層表面,或更多情況是長在缸壁上。外觀呈不規則膜片狀或泥狀,由於呈褐色的,有許多人也稱之為「褐藻」。促使矽藻滋生的原因,最常見的是光線不足,水中含氧量過低,水質偏鹼性,過濾系統不良或銨鹽偏高等因素所造成的,反而與肥料過剩的關係較少,所以矽藻也可能發生於養分貧乏的水族缸中。更詳細的介紹請見水族缸常見藻類簡介(矽藻篇)
|
 |
|
雙子葉植物 |
Dicotyledon |
種子具2片子葉的植物,許多水草屬於雙子葉植物。葉除少數外,均為網狀脈。 |
|
梢枯 |
Dieback |
水草葉片壞疽的一種病徵,通常都是由葉端開始發生,而後逐漸向葉面擴散。
|
|
分化 |
Differentiation |
指水草發育過程中,由非特化細胞或組織轉變成特化細胞或組織的一種變化。 |
|
擴散 |
Diffuse |
由於系統中物質濃度不均衡,而產生的物質遷移現象。
|
|
漫射光 |
Diffuse light |
即「漫反射」的反射光。 |
|
漫反射 |
Diffuse reflection |
光線平行投射在凹凸不平的表面上,使其反射光以各種不同角度向外反射的現象。
|
|
擴散作用 |
Diffusion |
物質的擴散方向受物質濃度梯度影響。即水草細胞內外某物質的濃度若不同時,則物質會由高濃度擴散到低濃度的地方,若兩邊濃度相差越大,則物質的擴散速率越快。不必消耗ATP,即可進行此擴散作用。 |
|
擴散平衡 |
Diffusive equillibrium |
指位於擴散膜兩邊的擴散物質,其遷移速率已經達到一種動態的平衡狀態。
|
|
消化細菌 |
Digestible bacteria |
屬「異營性細菌」,為水中分解有機物細菌的泛稱,因水族缸為有氧的環境,故此類生存於缸中的菌種也多是好氧性細菌。消化細菌並非「硝化細菌」,它並沒有辦法代謝氨(氨為無機物),但對於缸內生態平衡亦是相當有貢獻,可分解過多的有機物,減少有機物的污染。 |
|
消化作用 |
Digestion |
將大分子食物分解成小分子養分並加以吸收利用的過程,稱為消化作用。不同種類的消化細菌,可以分解酵素將水體中的有機質分小分子養分之後,再加以吸收利用。
|
|
第一頁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最末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