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本站商品區將不再販售商品,僅供商品介紹。若網友需要購買,歡迎至其他水族通路或本所蝦皮官方直營店購買。

 想對硝化細菌產品有更多認識嗎?請見最新一期的文章「硝化細菌產品應用指南(4之4)」

本系列分成四期,將為您逐一解釋此類產品的本質,以供消費者作為使用參考。

 翠湖已委推林瑩蓉律師事務所任本公司之法律顧問,本公司之財產、信用、名譽及其他合法權益,皆受林瑩蓉法律律師事務保障之。

 討論區各項問題與精華已陸續彙整在翠湖文庫水草栽培,請各位網友發問前不妨先查詢一下,裡面有很詳盡的解釋喔!

訪客,您好: 註冊 | 登入

再问KH

版面管理員: Robert、frankc

翠湖論壇 水質管理
發表人 內容

YXF晓


身份: 一般會員
共發表
2主題 6文章

發表 文章主題:再问KH 發表於: 2013/9/19 下午 03:24:35  

     我是一大陆玩家,之前发帖时所用的测试液不准确,后来又重新购买,测试水质结果如下,本地自来水:PH=7   KH=2.3   GH=3.5   这个水质本来不错,但就是缓冲能力太差,我的缸用的是中性的陶粒沙,所以KH对我来说很重要。
     这段时间缸里一直跌酸,PH到5左右,草和各种生物都不健康,于是我就用碳酸氢钠调水,开始KH升到4左右,PH升到6以上,但是一天后KH就降到3.4了,PH又跌回6以下,而且之后每天都跌,这是怎么回事啊?请教各位老师。
     我CO2是24小时开,请问CO2会消耗KH吗,记得以前在网上看到,向水中加入CO2不会影响水体碱度,如果是这样,那我的KH是被什么消耗掉了?现在缸里KH=1.3 GH5.4  PH=5.5   水草光合作用很不理想,但是又不敢加大CO2,而且还爆藻。
     我之前看本网站前面的文章说,KH在水体中相对稳定,那我用碳酸氢钠调整的水中的KH为什么总是变化,这要怎么办才好?问题有点多,不好意思,我实在是自己找不出答案了,所以麻烦各位解答,麻烦老师指导。



Robert


身份: 網站管理員
共發表
16主題 3712文章

發表 發表於: 2013/9/19 下午 11:24:33  

  KH是一種用來描述總碳酸鹽濃度的水質參數,總碳酸鹽包括HCO3-及CO3--兩種離子之濃度和,當pH<8.3時,水中只存在HCO3-離子,CO3--離子並不存在。由於一般自來水的pH<8.3,因此在自來水中的KH僅用來描述HCO3-離子的濃度值。

  HCO3-在水中會產生水解反應,產生OH-離子,故KH也被視為是一種鹼度,其水解反應如下:
          HCO3-+H2O ←→ H2CO3+OH-……(1)

  任何鹼度都能被酸中和,因而鹼度會減少,但此種中和反應對酸具有緩衝作用;也就是說,利用鹼度之消耗,來抵消酸的增加所可能對pH的影想,因此能藉以維持pH的穩定。此種緩衝作用的反應如下:
          HCO3-+H+ → H2CO3 → CO2+H2O ……(2)
由此可知,KH並非常數,它的數值通常會受到酸(H+)的影響而降低。

  CO2不是酸,它不會影響HCO3-的濃度,只會影響方程式(1)的平衡關係,使pH產生變化(降低,因為HCO3-的水解反應會受到抑制)。也就是說,只有酸(H+)才能使KH降低,CO2不能。問題是酸從何而來?一般而言,有二個來源途徑:自產(主要是來自硝化作用)及外加(如酸性液肥)。

  由於硝化作用在pH<5.5,即受到抑制,因此酸的自產途徑幾乎沒多大影響(可忽略),只有外加的可能性較高。如果是這樣的話,何不檢測一下,您平時所加之液肥是否為酸性,以及其pH是多少,如果其pH<5.5,則答案自然揭曉。

  改善之道並不難,那就是碳酸氢鈉必須配合液肥持續添加,否則只加一次就想一勞永逸,似乎很難辦到,不過我的建議是,最好改用碳酸氢鉀應該會比較好。



YXF晓


身份: 一般會員
共發表
2主題 6文章

發表 發表於: 2013/9/20 下午 12:15:41  

       谢谢版主细心回复,让我受益很多,但是还有一点不理解,就是CO2是怎么抑制KH(HCO3-)水解?
   1. CO2+H2O----H2CO3    
      2. H2CO3-----H+HCO3  
      由方程式2可以看出,H2CO3水解可以释放出来一个H和一个HCO3,受到抑制的也只有H2CO3产生的HCO3,那原本在水里HCO3怎么也会受到抑制?
  



Robert


身份: 網站管理員
共發表
16主題 3712文章

發表 發表於: 2013/9/20 下午 08:12:06  

KH(HCO3-)被酸(H+)消費,其產物是CO2,該反應如下:
HCO3-+H+ → H2CO3 → CO2↑+H2O
如果輸入CO2,上述反應就不容易再繼續進行。

H2CO3不會水解,但會局部電離,該反應如下:
H2CO3 ←→ H++HCO3-
上述反應反應產物有HCO3-及H+,若要令H2CO3的電離反應受到抑制,
必須加入HCO3-或H+,才能達到目的,輸入CO2對它不會有影響。



YXF晓


身份: 一般會員
共發表
2主題 6文章

發表 發表於: 2013/10/10 下午 06:23:12  

        请教版主,前段时间听您的指导,每天加液肥时都加一点碳酸氢钾,加了一段时间发现矮珍珠,还有针叶铁皇冠叶片白化,矮珍珠老叶变白只有叶脉是绿的,新叶出来就发白。后来查资料发现好像是钾和钙镁的拮抗,这要怎么办才好啊?
    



Robert


身份: 網站管理員
共發表
16主題 3712文章

發表 發表於: 2013/10/11 下午 09:03:32  

------YXF晓於2013/10/10 下午 06:23:12說---------
        请教版主,前段时间听您的指导,每天加液肥时都加一点碳酸氢钾,加了一段时间发现矮珍珠,还有针叶铁皇冠叶片白化,矮珍珠老叶变白只有叶脉是绿的,新叶出来就发白。后来查资料发现好像是钾和钙镁的拮抗,这要怎么办才好啊?
    

您是希望添加碳酸氫鈉來提高KH,而且加了之後,不久KH又再度降低,要怎麼辦才好?
因為碳酸氫鈉中的鈉是一般水草無法利用的廢物,與其加碳酸氫鈉,不如加碳酸氫鉀比較好,理由是鉀是水草的巨量元素,能被水草所利用。
添加碳酸氫鉀之後,要持續維持KH的穩定性,通常不可能只加一次就能達到目的,所以要視情況隨時補充,但絕不是一味添加,必須受到限制,因為碳酸氫鉀是一種鹼性物質,如果不問青紅皂白,盲目添加,最後pH一定會不斷提高,同時鉀也會有過剩的問題。
應該以測試pH及KH的結果來控制碳酸氫鉀的添加量,才是正確的做法。



YXF晓


身份: 一般會員
共發表
2主題 6文章

發表 發表於: 2013/10/11 下午 11:30:07  

      谢谢版主耐心解答。我是这样加的,每天一次每次加一点点,因为我怕一次加多了水体变化太厉害(因为KH太低),但是加了很多天PH 没有明显变化,KH还是0---1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变化,我的水还是很酸,但草却开始变白。
   后来查资料才知道,在钙镁量少的水体中加入过量的钾肥会出现拮抗,我这边的自来水GH:3.6我缸里GH:4.7算是很软的水了,加入大量钾肥会影响钙镁的吸收,所以我现在很郁闷,到底该如何是好,要不要一次性加够量?但是加够量,钾肥会不会太多?水草叶绿素会不会无法合成?希望您可以指导我



YXF晓


身份: 一般會員
共發表
2主題 6文章

發表 發表於: 2013/10/11 下午 11:47:22  

        请教版主:之前我看本网站的一篇帖子说:在水呈酸性时,水草碳源主要是HCO3是这样吗?
    那么通过这个反应:
    CO2+H2O-----H2CO3-----H+HCO3可以知道,如果水草在酸性水中主要碳源是HCO3的话,那么将会有大量的H滞留在水中,所以我的水呈现酸性,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对?
         如果我加入足量的HCO3把上边反应的H都中和掉,那我的水会不会恢复正常?草对碳源的吸收会不会有所改变?我CO2是24小时开,底砂为中性。



Robert


身份: 網站管理員
共發表
16主題 3712文章

發表 發表於: 2013/10/13 下午 01:18:42  

(1)水質如果偏酸,水草對鈣、鎂的吸收效率會比較差,因為當水草吸收Ca2+、Mg2+離子時,必須再同時吸收OH-或HCO-離子,才能維持電平衡,也就是說,水草不能單獨只吸收Ca2+、Mg2+離子,但在酸性水質中,OH-或HCO-離子比較少,會直接影響水草對鈣、鎂的吸收(吸收較困難)。
(2)如果這時候又有鉀過剩的問題,拮抗作用也比較容易發生,再加上若GH又很低的話,如此一來,水草想在酸性水質中吸收到足夠的鈣與鎂就會更加困難,因此,為了避免因添加碳酸氫鉀造成鉀過剩的問題,似乎可以考慮一併追加氯化鈣及氯化鎂來平衡它們之間的濃度比例關係。
(3)水草的碳源主要是CO2,不是HCO3-,無論是在酸或鹼性水質中都一樣。如果CO2不足,也可能以HCO3-為碳源,不過,與此同時,它也必須同時再吸收H+離子才能維持電平衡,因此不必擔心因為吸收HCO3-之後,水質會越來越酸的問題,反而會有助於改善水體pH太低的問題。



YXF晓


身份: 一般會員
共發表
2主題 6文章

發表 發表於: 2013/10/14 上午 09:48:57  

非常感谢版主耐心解答,有问题再向您请教

回頂層
 
 
© 2005 Water Plants Experts. Powered by Water Plants Expe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