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人 |
內容 |
白襯衫

身份: 一般會員
共發表
4主題 15文章
|
文章主題:魚缸水降酸,卻變白濁
發表於: 2013/8/27 下午 08:49:47
|
  |
|
|
想請問版上各位先進達人 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 為了降酸,加入塩酸或硝酸等酸性水 隔日,水立刻變白濁 但與其說是白濁 卻有觀察到水面與缸壁處有些許的綠色藻類痕跡 而且在這白濁狀況下,水中各種綠藻,絲藻暴生 其中有幾缸,在約一星期後,似乎會自動澄清,而且非常清 目前觀察中,以確定此關連性 爬文中發現 硝化作用的第一階段,異營菌增生,會使水變白濁 分解有機物成氨或銨,並使PH略升 似乎有此狀況,測PH達到8.3 而第二階段的硝化細菌,轉化氨或銨成亞硝酸及硝酸,使PH下降 所以我推測,是否硝化菌不喜歡酸性環境 使得在我加酸過程中,也殺死了硝化菌 使之成為異營菌的食物,並造成異營菌的過度增生 以上疑惑,還望有經驗的前輩解惑 感激不盡^^
|
|
![]() |
Robert
身份: 網站管理員
共發表
16主題 3712文章
|
發表於: 2013/8/28 下午 04:04:10
|
  |
|
|
(1) 硝化作用的第一階段,是氨被硝化細菌氧化成亞硝酸鹽的作用,與異營菌繁生完全無關。 (2) 異營菌過度繁生的結果,可能會導致水變白濁的現象,一般稱為「菌濁」。 (3) 異營菌過度繁生的原因,主要是水中可利用且易被細菌分解的有機物突然大量增加所造成使然。 (4) 異營菌過度繁生,易引起劇烈的「氨化作用」使水中氨的濃度會增加,氨與水作用之後形成銨及OH-離子,此時若水體的緩衝作用不強(KH值低),常使得pH上升。 (5) 硝化作用的第二階段,是亞硝酸鹽被硝化細菌氧化成硝酸鹽的作用,這過程不會產生H+,只有第一階段才會,因此使pH下降的硝化作用是第一階段,而非第二階段。 (6) 硝化細菌不喜歡酸性環境的原因,主要是缺乏氨的來源(氨在酸性環境全變成銨,氨是硝化細菌賴以為生的能源),不是pH的關係。 (7) 酸性環境不致於殺死硝化細菌,但可能會「餓死」硝化細菌,然而,由於硝化細菌忍受挨餓的能力很強,所以想餓死它也不容易。 (8) 硝化細菌應該不會是異營菌的食物,就是硝化細菌全死了,也絕不可能引起異營菌的過度增生的現象,因為硝化細菌的殘骸所形成的有機物之量,根本微不足道。 (9) 結論是:您的疑問與硝化細菌完全無關,但為何「加入塩酸或硝酸等酸性水,隔日,水立刻變白濁」的問題,因您未提供足夠的資訊,故難以探討。
|
|
![]() |
白襯衫

身份: 一般會員
共發表
4主題 15文章
|
發表於: 2013/8/29 上午 12:16:37
|
  |
|
|
那是否能再請教 依前輩之經驗 是否有降酸與水白濁之相關連經驗 或是能指點應觀察那些方向 以確認白濁之成因 目前有幾缸都曾發生過白濁 有兩缸在白濁數日後,即恢復非常之清澈 有一缸(1號缸)維持濁度,迄今未恢復 這缸是戶外老缸,其中藻類橫生,有機廢物相當多 另一缸(3號缸),戶外新設缸,至今依然白濁,但濁度較淺 缸中生物僅有3隻女王燈,2隻大肚魚,及些許黑殼蝦 由於是新設缸,有機廢物應不多 在這缸旁邊,是一缸已清澈的缸(4號缸) 兩缸中生物差不多,位置緊連,所以外在條件,理論上應不會有太大差別 唯一不同處,3號缸以陽明山土為底,上舖些許矽砂 4號缸,以陽明山為底,上舖些許赤玉土 4號缸較早出現白濁,但現已澄清 3號缸較晚出現白濁,至今未澄清,但濁度似乎有稍減之相 4號缸,至今僅缸壁有些許褐藻 3號缸,自白濁起,缸壁即明顯產生綠絲藻 這是目前觀察到的資訊 還望前輩指點迷津
|
|
![]() |
Robert
身份: 網站管理員
共發表
16主題 3712文章
|
發表於: 2013/8/29 下午 03:42:15
|
  |
|
|
用酸調降pH之後,通常會引起水體物理及化學性質的改變,可能引起物理性或化學性的沉澱反應,使水質呈現霧化或白濁的景象。例如,原來溶解於偏鹼性水中的物質,可能會在偏酸性水中析出,或者加入之酸(如硫酸)與水中的某種物質(如鈣離子)作用,產生硫酸鈣的沉反應。
另外,一旦水體的物理及化學性質改變之後,亦可能導致微生物的生態系產生變化,使得某種或某些微生物(主要是藻類及細菌)突然成為優勢物種,並大肆繁殖起來。如果繁殖速度很快,以及單位水體積的懸浮微生物數量足夠高,也可能發生白濁的問題。這種現象稱為「生物性渾濁」,與上述物理性或化學性渾濁不同。
在我看來,您的問題可能是屬於「生物性渾濁」,理由是,從您所提供的有限資訊中,似乎很難找到發生物理性或化學性渾濁的客觀條件,但卻有發生生物性渾濁的可能,因為它的根源是有機廢物堆積太多,可轉化成微生物可資利用的生長養分(優養化),乃成為孕育微生物的溫床,並誘發生物性渾濁。
|
|
![]() |
白襯衫

身份: 一般會員
共發表
4主題 15文章
|
發表於: 2013/8/29 下午 07:44:37
|
  |
|
|
感謝您的熱心回覆,讓我學習到不少 我會再觀察看看 若有問題,再厚臉皮來向您請教 另外想向您請教一個水草栽培的問題 在我新設缸的缸中(皆為npt,無co2,無過濾,無水流,陽明山土) 有一缸是室內缸,靠人工照明 之前缸中小寶塔,出現縮頂,頂芽變黃,甚至變白,進而停止生長 後來,是把照明由雙燈減為單燈後,即恢復成長 推測為因光太強,而致缺素表現 只是不知道缺的是哪一種元素 氮磷鉀為主要須求元素,可能性較大 但查文所得,缺氮磷鉀等主要元素,發生狀況,都常會在老葉,而非這次的新葉 缺co2,會縮頂,但施以戊二醛後,一二小時內,可見展開 以上皆不符這次的狀況 不知您是否有這樣的經驗,能指點一二 戶外的這缸,目前也出現了這樣的現像 無奈乎,採用自然光,無法以減光處理 目前先施以硫酸鉀來觀察 查文得之,似乎比較像是缺鐵 不知您以為何呢?
|
|
![]() |
Robert
身份: 網站管理員
共發表
16主題 3712文章
|
發表於: 2013/8/29 下午 10:24:16
|
  |
|
|
[問題]
在我新設缸的缸中(皆為npt,無co2,無過濾,無水流,陽明山土) 有一缸是室內缸,靠人工照明 之前缸中小寶塔,出現縮頂,頂芽變黃,甚至變白,進而停止生長 後來,是把照明由雙燈減為單燈後,即恢復成長 推測為因光太強,而致缺素表現
[回答]
(1)光線太強不會發生缺素症,您的問題主要是「光呼吸」太強所引起的症狀! (2)在強光、無輸入CO2的情況下,水草很容易引起這種症狀。至於什麼是光呼吸?說來話長,還是請您參考一下「翠湖文庫」中的相關文章吧。 (3)光呼吸太強可能會耗盡水草的光合產物,足以讓水草的光合作用的淨產物等於0,也就是說,水草的光合作用,表面好像都還有持續在進行(如還會不斷冒泡),可是實際上卻「徒勞無功」,即有等於沒有。 (3)水草的光合作用既然不發生實質上的效益,它的生長就會停頓下來,並且產生症狀。主要的症狀會出現在生長點(如芽),就是您所說的:「之前缸中小寶塔,出現縮頂,頂芽變黃,甚至變白,進而停止生長。」 (4)改善該症狀的方法有二: a. 降低光照,如您說的:「後來,是把照明由雙燈減為單燈後,即恢復成長。」 b. 輸入CO2,如您說的:「缺CO2,會縮頂,但施以戊二醛後,一二小時內,可見展開。」 (5)種水草最基本原則之一是:強光、強CO2;不輸入CO2時,必須使用弱光栽培。這個原則您一定要記起來。
|
|
![]() |
白襯衫

身份: 一般會員
共發表
4主題 15文章
|
發表於: 2013/8/30 下午 10:09:39
|
  |
|
|
Robert先生的回答,總是能那麼一針見血 拜服 拜服 突然想到一個相關問題 誠如之前所題到 白濁之因,乃為異營菌大量增生所致 而自然界中之CO2來源,主要源自於這些異營菌消化有機物質後的產物 何以在菌濁發生時,不見光合作用之氧氣泡產生 反而是在添加戊二醛後,始得見氣泡產生 難道菌濁時的大量異營菌增生,尚無法提供足夠的CO2 還是缺乏其它元素所致? 但添加戊二醛後,卻又能得見氣泡,似乎又不像是缺素之表現 苦心不得其解 還望先生解惑 感激不盡
|
|
![]() |
Robert
身份: 網站管理員
共發表
16主題 3712文章
|
發表於: 2013/8/30 下午 11:52:54
|
  |
|
|
(1)異營菌過度繁生所產生的白濁現象,通常只發生於剛佈缸初期,而且不一定會發生。但在一個已經穩定的舊缸中,絕不可能突然發生這種「菌濁」現象,除非飼主濫加了一些易被細菌分解利用的添加物或飼料。
(2)不過上述的說法,並不表示白濁問題不會在舊缸發生,因為在水族生態中所產生的白濁問題,事實上只有很低的機率是由異營菌過度繁生所產生的,絕大部分情況都是由懸浮性單細藻類滋生的結果。
(3)雖然懸浮性單細藻類都有它們的藻色,但是在水中的濃度若不高,惟又足以引起水體的渾濁時,往往無法將其藻色表現出來,使我們看起來僅是「霧茫茫的一片」,常被視為是一種「白濁」現象。
(4)因為您一開始就將上述現象與異營菌過度繁生連結在一起,所以您的想法當然多會集中在這個焦點上。不過我最初回應您的是,異營菌過度繁生確實會產生所謂的菌濁問題,但並未表示所的生物性白濁之形成都是異營菌過度繁生所導致的結果。
(5)最後,根據您所提供的資訊,依我保守的推測,您的生物性渾濁,應該是單細胞藻類所引起的,與異營菌無關(沒有足夠的跡象顯示有造成異營菌過度繁生的主觀條件),因此對於您這次的問題,似乎沒有回應的必要,請見諒。
|
|
![]() |
白襯衫

身份: 一般會員
共發表
4主題 15文章
|
發表於: 2013/8/31 下午 12:06:08
|
  |
|
|
原來我一直搞錯了方向,朝菌濁的方向去思考 難怪一直想不通 能否請先生再不吝賜教 所謂的單細胞藻類之成因與對策 翻查文庫 之中只有綠水,絨毛藻,黑毛藻等常見藻類說明 卻無見到單細胞藻類的相關論述 能否再請先生指點方向
|
|
![]() |
Robert
身份: 網站管理員
共發表
16主題 3712文章
|
發表於: 2013/8/31 下午 07:44:53
|
  |
|
|
濁度與單細胞藻類的關係之概要
(1)當水中含有懸浮物質,就會造成混濁現象,使光線通過時產生干擾。在水質上,我們可以用濁度來表示這種干擾程度。
(2)基本上,濁度是一種水體之光學性質,當水體中有懸浮物質存在時,可散射光線,無法讓水體呈現完全透光的狀態,即會形成濁度。濁度的強度與懸浮物質之量及性質有關。
(3)會造成濁度的懸浮物質,種類相當多,例如,單細胞藻類就是其中的一種,由這種藻類所形成的濁度甚為常見,也是引起魚缸濁度的主要肇因之一。
(4)由於單細胞藻類的個體微小,僅由一個細胞組成,肉眼難以看到,一般需要借助顯微鏡的觀察,所以在分類學上習慣把單細胞藻類列入微生物的範疇。
(5)單細胞藻類的種類很多,例如,小球藻、衣藻和栅藻等,大多數具有生長繁殖快,對環境適應能力强,培養週期短的特徵,可在人工控制條件下迅速且大量培養獲得高量產。
(6)單細胞藻類的數量,是由它所需要的最低濃度的營養所決定的,另外也受到各種客觀的生存條件(主要是光照)是否適當所影響。
(7)由此看來,水中營養條件是主導單細胞藻類數量的關鍵因素。當營養來源增加時,將導致其群體不斷的增加,直到一些營養成為限制因素為止。
(8)在魚缸中,如果累積過多的有機廢物,會使水中氮,磷成分增加,造成優養化,從而刺激藻類大量生長,其結果將導致水中濁度的增加。一般而言,大約達到每毫升水樣含1000000個細胞,即會產生濁度問題。
(9)由於單細胞藻類的數量也會受到光照的影響,因此濁度的形成也與光照有密切的關係。如果想要證明濁度是否由於單細胞藻類過度繁生所致,可以利用減光或滅光的方法來檢測濁度是否降低或消失,即可加以印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