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人 |
內容 |
宙哥

身份: 一般會員
共發表
7主題 18文章
|
文章主題:虎耳變水上葉
發表於: 2007/12/25 下午 06:43:14
|
  |
|
|
前幾天在水族館買了幾支虎耳 想說可以利用陽台來種水草 一開始我在寶麗龍杯裡 放進細砂 加水 在把虎耳種下去 在套上塑膠袋 想說這樣可以減少水分的散發(因為冬天比較乾燥) 結果3天候把塑膠袋拿下來 結果隔不到2小時 全部的虎耳 變的"軟啪啪"的 本來是站立的狀態 沒想到塑膠袋拿下來卻變成這樣
請問各位大大 本來是種在水中的虎耳 要在怎麼種植才能變水上葉呢??
|
|
![]() |
|
發表於: 2007/12/25 下午 09:41:42
|
  |
|
|
馴化的過程沒這麼快啦 而且也要循序漸進.......
像你用套袋 這部分沒問題 放置數天後 在袋上戳幾個小洞 讓相對溼度略為下降......... 但這時要注意補水 相對溼度下降的幅度要小 讓植體有充分時間去適應 之後再慢慢多戳幾個洞 注意別放在太通風的地方 水氣會流失太快
整個馴化小心點的話要兩三個星期吧 水中有浮力支撐,所以細胞璧會比較弱 要讓植體有時間把它長回來....... 你的虎耳應該是細胞璧還沒長好 支撐大部分靠水分的膨壓 氣孔也來不及變為陸地型 導致水分大量散失,才會趴下去
以下資料來自 http://bioop.com/html/bioarticle/2006101012666.html
移栽和幼苗的管理 從試管中取出發根的小苗,用自來水洗掉根部粘著的培養基,要全部除去,以防殘留培養基滋生雜菌。但要輕輕除去,應避免造成傷根。移植時用一個筷子粗的竹簽在基質中插一小孔,然後將小苗插入,注意幼苗較嫩,防止弄傷,栽後把苗周圍基質壓實,栽前基質要澆透水。栽後輕澆薄水。再將苗移入高濕度的環境中。保證空氣濕度達90%以上。 (1)保持小苗的水分供需平衡。 在移栽後5-7天內,應給予較高的空氣濕度條件,使葉面的水分蒸發減少,盡量接近培養瓶的條件,讓小苗始終保持挺拔的狀態。保持小苗水分供需平衡首先營養缽的培養基質要澆透水,所放置的床面也要澆濕,然後搭設小拱棚,以減少水分的餓蒸發,並且初期要常噴霧處理,保持拱棚薄膜上有水珠出現。當5-7天後,發現小苗有生長趨勢,可逐漸降低濕度,減少噴水次數,將拱棚兩端打開通風,使小苗適應濕度較小的條件。約15天以後揭去拱棚的薄膜,並給予水分控制,逐漸減少澆水,促進小苗長得粗壯。 (2)防止菌類滋生。 由於試管苗原來的環境是無菌的,移出來以後難以保持完全無菌,因此,應盡量不使菌類大量滋生,以利成活。所以應對基質進行高壓滅菌或鴻烤滅菌。可以適當使用一定濃度的殺菌劑以便有效的保護幼苗,如多菌靈、托布津,濃度800-1000倍,噴藥宜7-10天一次。在移苗時盡量少傷苗,傷口過多,根損傷過多,都是造成死苗的原因。噴水時可加入0.1%的尿素,或用1/2MS大量元素的水溶液作追肥,可加快苗的生長與成活。 (3)一定的溫、光條件。 試管苗移栽以後要保持一定的溫光條件,適宜的生根溫度是18-20℃,冬春季地溫較低時,可用電熱線來加溫。溫度過低會使幼苗生長遲緩,或不易成活。溫度過高會使水分蒸發,從而使水分平衡受到破壞,並會促使菌類滋生。 另外在光照管理的初期可用較弱的光照,如在小拱棚上加蓋遮陽網或報紙等,以防陽光灼傷小苗和增加水分的蒸發。當小植株有了新的生長時,逐漸加強光照,後期可直接利用自然光照。促進光合產物的積累,增強抗性,促其成活。 (4)保持基質適當的通氣性。 要選擇適當的顆粒狀基質,保證良好的通氣作用。在管理過程中不要澆水過多,過多的水應迅速瀝除,以利根系呼吸。
|
|
![]() |
karuto

身份: 一般會員
共發表
39主題 291文章
|
發表於: 2007/12/25 下午 11:37:23
|
  |
|
|
------宙哥於2007/12/25 下午 06:43:14說---------
請問各位大大 本來是種在水中的虎耳 要在怎麼種植才能變水上葉呢?? |
讓水淹過沙子或土約5公分(水上葉轉換成功前,儘可能保持水在底床上5公分) 將虎耳灑上去 過1~2個星期就有水上葉了
大多數的水草都可以這樣轉
參考看看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