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ert
身份: 網站管理員
共發表
16主題 3712文章
|
發表於: 2019/10/7 上午 09:59:32
|
  |
|
|
1, 二氧化碳缸外溶解器(與缸外過濾桶水管連接)說明書和一些樣版缸的照片都是顯示接在出水管中,這樣的結果是細小的氣泡滿缸子飛舞,水面也有一層(儘管有裝濾油器)。 答:不一定要接在出水管中。這種接法確實會產生您所述的缺點。
2, 把溶解器接在濾桶的入水管,這樣的接法可以大幅度提升二氧化碳的溶解度。 答:可以。
3, 上述兩種接法,在輸入二氧化碳的量一樣的情況下,觀察到第2方法缸子裏面細小氣泡極少,pH監測儀則顯示明顯跌酸,證明輸入二氧化碳起作用。 答:可以理解。
4, 這兩種接法輕易都能讓缸水跌酸到6.3,印象中記得有提水草吸收二氧化碳的方式是較喜歡吸收粘在葉片上的二氧化碳氣體,如果是這樣,單從水草吸收角度看,第一種接法豈不是優於第二種接法? 答:氣體二氧化碳的擴散速度,遠大於溶解性二氧化碳,從這角色來看,水草吸收二氧化碳的方式是較喜歡吸收粘在葉片上的二氧化碳氣體,也就是說,第一種接法似乎優於第二種接法,不過想到造成這景象,二氧化碳的輸入量一定要較多。尤其,如果水草吸收二氧化碳的需求,在一定的光量下,若已達飽和,第一種接很容易造成二氧化碳的浪費。再說,過濾桶中的硝化菌也需要二氧化碳供作生存碳源,從這角色來看,第二種接法好像比較理想。簡言之,二氧化碳溶解器既然稱為「溶解器」,而不是「附著器」,主要目的應該是儘可能讓輸入的二氧化碳溶入水中,而非讓它附著在葉片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