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子葉植物,挺水性水草。本種早在1857年就發現於印度西部沿海沼澤的地區,後來消聲匿跡一百多年,以為已經絕種了,但於1991年又重新在產地被發現,它們生長在叢林湍急溪流的沙土上。現已被地方政府列入高度瀕危絕種的植物,因而受到保護。水上草約25~45㎝高,植物體硬挺,具有亮綠色略狹長的披針形葉,葉緣有時不平整如鋸齒,葉柄通常是白色。有根莖,可利用根莖繁殖;根莖發達,可深入土壤5㎝以上。這也使得下部的佛焰苞,深埋到地下,只有苞體暴露。佛焰苞呈淡紅色,苞體只有4~6㎝長,惟苞頂細長如尾巴,長度10~15㎝,常呈捲曲狀,苞口紅紫色,在產地11月開花,開花時會散發出難聞的氣味。水中草會矮化,通常不超過15㎝,葉呈披針形,略有皺折,葉面可呈綠至紅褐色,葉背泛紅,依光度及養分而定。不難栽培,在不輸入二氧化碳、低光照,以及低養分的條件下也可能育成,但水溫超過30℃易溶葉需注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