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子葉植物,挺水性水草。已知本種分佈於婆羅洲若干不同地區,如加帛(Kapit)、武吉(Bukit)、卡諾維特(Kanowit)等地都有產出。主要生長於清澈、淺但湍急的河流或溪流中,或也發現於經年潮濕的濕地或岩石表面上,可能有陸生、水生及半水生三種不同的生境。屬於小型稀有品種,不過透過組織栽培,已經能大量繁殖。水上草的莖強壯,呈綠至紅色(偏紅),通常老莖匍匐生長,新分生莖矗立生長,能從莖上長出牢固且帶柄的葉片,葉片厚,成葉亮綠色,新葉亮黃綠色,葉型呈細長的針形或線形,波浪狀。花梗比葉柄長,佛焰苞闊卵形,白色。水中草的生長型態及其葉色與水上草相似。生長非常緩慢,特別適合於創建小型、精緻的水族景觀,尤其是在納米水缸中。水上葉轉化水中葉約三星期,在這期間內常出現生長停頓或生長緩慢現象,需等完全化水中化之後,才會開始生長。較喜歡弱酸性的軟水,以及明亮的光環境。育成不會有困難,但栽培期間最好能輸入二氧化碳可促進生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