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子葉植物,挺水性水草。因水中草之葉色及其斑像麻鴨(Ferruginea)而得名。產於印尼西加里曼丹,以及馬來西亞沙勞越的古晉(Kuching)、石隆門(Bau)及實文然(Simunjan)等地。為與菲露椒草最相似的變種。主要生長底部泥濘的緩慢流動的河流和溪流中或臨近的濕地上,通常成群分佈,不過當雨季期間,溪水暴漲,縱使陸生者也多沒入水中進行季節性生長。原產地多屬於沼澤森林中的石灰質地質結構,水質的硬度很高,不過因有大量的腐殖層堆積,pH值偏酸性,為少見的高硬度但低pH值的生長環境。水上草具有卵披針形至心形的黃綠色葉片,在強光下生長,葉面會產生綠色的斑紋,否則斑紋消失或不明顯。佛焰苞呈管狀,通常比植物體矮。苞體基部淡紅色,越往上顏色越淺,逐漸呈白色,苞冠紅色,有苞疣(白色),苞端短,常隨苞冠向後曲展。水中草基本上仍維持水上草的生長形態,只是葉質較柔軟,以及葉色在強光下可能泛紅,同時多會出現葉斑(在弱光下也常會)。喜歡較強之光照,惟在弱光環境下栽培也能適應。由於偏好高硬度、低pH的特殊水質,以致在水族缸栽培,多少有些困難。如果水質不是那麼理想,則水上草較難水中化,可能很快就會產生葉片枯萎的問題,同時水中葉又不容易生長,因此水中化過程相當費時,不過一旦水中化完成,就比較能容易成功培育下去。栽培期間必須輸入二氧化碳,並給予適當的水質條件,否則育成恐會遭遇困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