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子葉植物,挺水性水草。本種產於印度喀拉拉邦(Kerala)西高止山脈(Western Ghats)的後方,遠在1917年即被發現,當時並不知道它是什麼椒草,因為能長得很高,葉子可達60㎝以上,很少人會想到將它應用於水草缸作為造景植物。1993年,這種植物受到一些歐洲草友的注意,因為它在水草缸培養會小型化,因此嘗試在水草缸栽植,同時若干椒草學者也開始對其身份之探究感到興趣。後來確認這種很早以前就發現的植物,為螺旋椒草的變種之一,雖然不是什麼新發現,但讓它有了新定位,並給它一個新學名。因為它的體型比螺旋椒草大許多,坊間便以"大"螺旋椒草來稱呼。除了葉子很長之外,它的佛焰苞也長得很高大,可達30㎝以上,可稱得上是椒草族群中的「巨人」。本種主要生長於山腳下的沼澤地帶或草甸地區,惟在附近的荒野溝渠偶爾也可能發現其蹤跡。植物體具有強壯根莖,能深入地下20~30㎝,但不會從根莖長出地下走莖,用以旁生新株。或許基於這個原因,導致它的增殖速度很慢,並成為罕見的椒草之一。水上葉呈狹披針形,綠色,相當挺拔。柄短於葉,與葉同色或也可能會泛紅。水中草需選擇幼株栽植,新長出來的水中葉轉為小型化的狹披形或其他不規則的形狀,淺綠色,植物體仍然有些挺拔。柄多長於葉,紅色。一般而言,本種生長形態似乎沒有一般螺旋椒草那麼具有裝飾性,而且育成還有些難度,因此比較不適合用來布置水草缸。喜歡生長於弱酸性的軟水中,但在稍偏鹼性的適度硬水中也正常生長,栽培期間需輸入二氧化碳,以及給予充分的養分及光照,否則育成常會遭遇困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