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子葉植物,挺水性水草。本種由採集者艾迪斯(Edith Korthaus)於1983年首次發表,隨後經德國學者Friedrich Möhlmann證實為一新物種,並以該採集者的名字來命名種名。產於中加里曼丹(Central Kalimantan)境內的Sg Koru Sampit雨林區,主要生長於常年積水的淺沼池中或鄰近的濕地上,有水生、半水生及陸生三種不同型態。其根莖匍匐,能從根莖長出地下走莖,用以旁生新株。另由莖上長出牢固且帶柄的葉片,水上葉呈心形,綠色,葉面常有泡狀凹陷或隆起,不過有時也幾乎不具這種凹凸不平的特殊,其表現依栽培環境而異。葉背紅色或至少會泛紅。柄綠至紅色,可能長於葉。佛焰苞呈管狀,紫色的苞體較粗糙,苞冠不大,粗糙的棕色,苞喉黃色兼點綴著許多精美的紅點,苞端不捲曲。水中葉型態變化不大,但葉色可能轉為茶綠、葉面的泡狀凹陷會更加明顯、葉背呈酒紅色、微皺邊,以及柄呈紅色等。喜歡生長於弱酸性的軟水中,但在稍偏鹼性的適度硬水中也正常生長,栽培及育成並不困難。栽培期間最好能輸入二氧化碳,可縮短水中化時間,並促進生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