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子葉植物,挺水性水草。主要產於泰國北部的老撾,以及緬甸、柬埔寨等地,尤其以老撾境內的湄公河流域一帶最為常見。為緞帶椒草(Cryptocoryne crispatula)的多種變種之一。通常生長於河邊濕地上,在雨季期間河水爆漲,也能完全沒入水中生長。生長於湄公河流域一帶的族群,早已能適應季節性水位的巨大變化,並演化出一種特殊的生長機制,即渾濁的河水可能長時間無法透光,這時候植物體可進入休眠狀態,並形成過渡期間的針狀葉。當水位開始降低時,又逐漸轉為柱狀葉,直到河水完成消退時,即可轉成正常葉,而能充分暴露在陽光下快速生長,這種特殊的葉型變化,為其他緞帶椒草所罕見。不過,在水族缸內栽培,通常都是生長正常葉,所以不容易發現「過渡葉」。水上草的根莖匍匐,能從根莖長出地下走莖,用以旁生新株。另由莖上長出牢固且帶柄的葉片,標準的水上葉呈廣線形至狹披針形,僵硬,有小鋸齒狀之緣,綠色,微皺邊或無。柄紅色,通常比葉短。佛焰苞呈管狀,瘦長形,可達15㎝以上,比植物體還高。苞體呈白色,苞冠紅色,無苞疣,苞口內有褐色斑點,苞端長,常隨苞冠向上曲展。水中葉較偏近線形的狹披針形,葉質不久就由僵硬逐漸轉為柔軟得能在水中漂蕩,綠色,微皺邊。喜歡生長於弱酸性的軟水中,但在稍偏鹼性的適度硬水中也正常生長,栽培及育成並不困難。栽培期間最好能輸入二氧化碳,可縮短水中化時間,並促進生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