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子葉植物,挺水性水草。以椒草學者(de Wit)命名。產於昆加(Kiunga)的熱帶雨林區,該區年平均氣溫為約26°C,年雨量超過800公釐,主要雨量集中於8~9月份。其棲息地在昆加廣大的沼澤森林中,僅佔一小部分而已,不過棲息環境卻很特殊,例如,該沼澤地因經年累月的落葉之堆積,形成了一層厚厚的泥炭覆蓋層,其泥炭層已累計1m以上的厚度,屬於黑水滲出地層,使水的顏色呈透明的棕色,pH低於5.4,水中含有豐富的養分,以及很高的鐵含量(1.5毫克/升或1.5ppm),本種即在這種特殊環境下育成。它的根莖匍匐,根系相當發達,能從根莖長出地下走莖,用以旁生新株。水上葉呈卵披針形至狹心形,綠色,葉緣有不規則的小鋸齒,光滑葉面有泡狀隆起,可能會長葉耳。柄較厚,長短不一(可能比葉長)。佛焰苞6至11厘米長,無一定的形狀和顏色的變化,例如,它的苞體可能被扭曲和褶皺,以及其顏色可由白色變至淺茶色紫色,而且苞端常呈強烈扭曲狀。水中葉大致與水上葉同型,變化不大。因其原生棲息地較特殊,因此天性喜歡生長於弱酸性的軟水中,在偏鹼性的硬水中可能無法長久適應。栽培難度中上,栽培期間必須輸入二氧化碳,以及給予更高的養分(尤其根肥)和鐵肥,否則育成可能遭遇困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