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子葉植物,挺水性水草。產於蘇門答臘島的邦加(Bangka-island)和勿里洞(Belitung-island)。根莖匍匐生長,能從根莖長出地下走莖,用以旁生新株。水上葉呈卵形,但也可能是心形,光滑,淺棕(青銅)色至橄欖綠,依生長環境不同而異(主要受到光照的影響),葉背微紫紅或泛紫紅,尤其是葉脈處。葉面常有輕度的縐摺或具泡狀隆起。柄紅色,長短不一(可能比葉長)。佛焰苞5-8厘米長,不常開花。開花時,佛燄苞的基底呈很淡的粉紅色,越往上,顏色越深,苞口及苞冠色澤較深,苞口大多有點凸起的邊緣,內面通常呈橙黃至紅色,上面或多或少長有疣狀物,苞端少有捲曲狀。水中葉大致與水上葉同型,變化不大。其原產地屬於黑水流域,pH只有5.4左右,強軟水,因此天性喜歡生長於弱酸性的軟水中,不過仍然可以在硬水中正常生長,基本上,栽培及育成並不困難。栽培期間最好需輸入二氧化碳,可縮短水中化時間,促進生長。 |
|